

党史学习教育

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的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对此,国 民 党 政 府 主 席 蒋 介 石 接连发动了五次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企图在3到6个月内消灭红军。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积极的反“围剿”斗争,前四次都取得了巨大胜利,但左倾错误思想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并没有让共 产 党人失去信念。相反,他们前赴后继,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建立了党领导的第 一 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的火种有了暂时的栖身之处。接下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如何长久存在,以及中国革命今后的发展方向等等这些战略问题,便提上了案头。此时,对于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不仅如此,党内对于革命的前途问题所持有的意见也并不统一,这些问题都大大影响了中国...
1928年底,红四军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攻,并于1929年1月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随着形势发展和革命队伍扩大,红四军队伍人员组成复杂,加之环境恶劣,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教育和培训,因此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部滋长。
1928年的中国,刚刚面临大革命失败,国 民 党 派大规模地屠杀革命群众,全国各地笼罩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之下。走在低潮的革命战士,急切需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复兴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朱毛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央苏区的开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南昌起义失败后,一路起义部队,四处征战、不断转移,损失惨重。此时,休整部队已成为更迫切的事情。共产党终决定也将起义部队开往井冈山。
广州起义是党领导的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正式打响。经过激战,起义军寡不敌众撤出了广州城。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参加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虽然秋收起义起初的目标是攻占湖南长沙,但随着起义过程中,敌强我弱的态势愈发显著,起义领导人决定,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保存有生力量,逐渐壮大队伍,这一举措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南昌武装起义是对国民党共产党派屠杀政策的反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共产党政变,向群众举起屠刀,随后各地共产党势力也纷纷以“清党”为名,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我党随后在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共产党派的第 一枪,随后召开八七会议,从此党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光辉历程。
从1926年7月起,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北伐,连克长沙、武汉等地,然而就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一件突发事件却打乱了胜利的步伐。国 民 党与中 国 共 产 党决裂,开始排斥和对抗共 产 党,也为后来的十年内战埋下了深深的伏笔。本期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徐焰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
1926年7月,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斗争,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更是党对武装革命的一次探索。面对以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为首的军阀,党更是独立武装了一支精锐部队。在北伐战争期间,这支勇猛善战、连战皆捷的革命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势力,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的胜利,同时也为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