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学习教育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解 放 军将国 民 党军的精锐部队近乎歼灭殆尽,国 民 党 政 府因军事上的惨败而陷入接近土崩瓦解的境地。中 共 中 央在此时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指挥了解 放 军的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的胜利曙光正在一步步地来临。敬请关注国防大学徐焰教授为您精彩讲述,敬请收看。
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压在头上的帝 国 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48年初到1949年,中 共 中 央在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波澜壮阔,惊天动地,为世人所瞩目,但它们的指挥中心,竟然位于河北省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西柏坡。三大战役完成了解 放 军对国 民 党军的战略决战,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本期节目国防大学徐焰教授为您精彩讲述,...
1947年7月,《小河会议》确定了解 放 军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国 民 党统治区。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拉开反攻序幕;1947年9月,晋察冀野战军在河北中部,取得了歼灭国 民 党第三军的清风店大捷,又攻下了石家庄,令华北的国 民 党感到了形势的危急;随后,又领导解 放 军取得了一次次的战争胜利,稳定了战争局势。1948年3月,毛 泽 东离开陕北进驻西柏坡,在西柏坡小小的指挥所里指挥着战争。
1946年6月底,国 民 党 反 动 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 面进攻。战争之初,人 民 解 放 军与国 民 党 反 动势力的军队实力相差悬殊。1946年5月4日,中共中 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也称《五四指示》。《五四指示》吹起了土地改革的号角,让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五四指示》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积极性,让人 民 解 放 军获得了亿万农民的支持,使中 国 共 产 党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 面内战爆发。中共中央原计划以自卫战争粉碎国 民 党的进攻,或许还能恢复和谈。但到了1947年3月,蒋 介 石下令进攻延安,自卫战争从此变成了解放战争。当时面对国 民 党 军 队优势的兵力,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战术方针?栏目组实地探访,找到了哪些在中央撤离延安时不为人知的故事?在孟良崮战役的实际发生地,栏目组又能找...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原解放区成了蒋 介 石向华东、华北乃至东北发兵的重要障碍,也是全国解放区的前沿。因此它便成为了国共双方都十分看重的战略枢纽。1946年6月26日,蒋 介 石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间达成的《停战协定》,以30余万人的兵力首先对中原军区部队发起大规模进攻,致使内战爆发。那么6万中 国 共 产 党的军队是如何成功摆脱30余万国民 党 政 府军围剿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1945年8月14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一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给中 国 共 产 党争夺东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蒋 介 石这一企图,中 共 中 央 军 委决定集中主力,巩固华北、华东解放区,掩护全军,调整部署,特别是在东北的战略展开,加强中 国 共 产 党在和谈中的地位,争取实现和平。在苏联的积极鼓励下,中共作出了“向北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可是在中国战场上,战斗非但没有结束,反而变得更加激烈。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中 国 共 产 党 同国 民 党 政 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本期节目敬请关注国防大学徐焰教授为您精彩讲述。
1945年4月23日,大家期盼了很久的中共七大终于在延安开幕了,从1928年的中共六大到1945年的中共七大,中间间隔了整整17年的时间,而中共七大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1941年,在日本侵略军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下,解放区的财政经济面临更为严重的困难。大生产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胜利的度过了抗日战争的困难时期,不仅为支持敌后长期战争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工作干部。使他们不仅会进行革命战争,也学会了发展生产。解放军后勤...